敲开资本市场大门 泉企办法多
去年IPO开始停摆,再加上严厉的自查制度,不少排队中的企业焦虑万分,打退堂鼓的不在少数。“离开只是暂时的。”一位业内人士说,进驻资本市场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有些企业选择等待,有些企业则选择了“曲线上市”。
一条道上走到黑,固然是执著的表现,可是习惯掌握主动权的泉企大多还是更喜欢变通,在曲折的追逐过程中去接近目标。
今年年初,业界传出富贵鸟转战香港资本市场的消息。“这应该算‘二进宫’了。”相关人士透露,早在2010年,富贵鸟原计划在香港IPO,2011年年底,他们转向A股市场,一年多之后则再度调转船头驶向香港。“泉州企业上市两手准备的情况并不少见。”恒润国际资本有限公司董事长倪忠森说,最早较具代表性的是早在2005年就在新加坡上市的蜡笔小新,成为当地食品第一股后,又借壳到香港上市实现融资目的。另外还有如喜得龙2008年在香港上市受阻后次年转战美国纳斯达克。最近较明显运用“曲线上市”策略的当数安溪茶业第一股坪山名茶,其于今年8月份借壳华丰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如今只等更名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安溪茶业第一股,享受当地政府的千万元补贴。”相关人士透露,更名应该就在最近一两个月。
儿童品牌笨笨鼠董事长祁伟平的目标,则是明年3月份的新三板市场,而此前企业所做的准备工作针对的却是场外市场挂牌。
“离开直行车道,转走立交桥,其实是企业的本能反应。”业内分析认为,虽然一来二去需要走弯路,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金钱成本,但是变则通的道理依然是多数企业信奉的理念。熟知上市规则的企业主们知道,一旦按动上市按钮,面对投行的“对赌协议”,面对年年攀高的税收及各项成本,还有社会舆论压力,想继续做下去,企业只能选择前行。“泉州人做生意,有时拼的就是一股必达目的的劲头。”熟知泉企上市情况的业内人士任先生说,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是上市。曲折总与企业发展如影相随,应对各种情况的“折腾”往往成为企业主的必修课。
广开渠道
场外市场勤练兵
随着国家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图日渐明显,各类支持场外市场、新三板挂牌上市的服务单位频频来到泉州,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吸引泉企客户。2012年,天津股权交易所(简称“天交所”)服务团队入驻晋江,带动晋江包括食品、科技相关的8家企业进入场外市场。今年随着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简称“海交所”)泉州运营中心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群峰智能机械股份公司、福建亚森农业综合开发股份公司、厦门怡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实现挂牌交易,据透露紧随其后还有近30家企业排队。
与如今主板市场里上市企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一样,企业在场外市场的选择上各有所爱,并不局限于天交所、海交所。从事智能妇幼卫生护理用品的天益科技,近日刚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简称“上股中心”)挂牌交易,成为泉州企业在上股中心成功挂牌的第一股。
“场外市场对于企业而言更多的只是一个跳板,也可以说是泉企‘曲线上市’的又一个新路径。”相关人士说,好比读完中专就要念大学一样,虽然从表现上来看是因为IPO大门紧锁使得企业转向场外市场,可必须看到的是,主板市场对于企业的经营要求是比较高的,经历了多年的上市热潮之后,“能上的、想上的也大都上了”,面对数量庞大的众多发展中企业而言,主板市场似乎有些遥不可及,而场外市场更符合企业现阶段的需求。
与多家在场外市场挂牌的企业主沟通后记者发现,他们加入场外市场最大的目的往往并非是为了融资,而是修炼好内功,从股改开始到规范经营,一步步壮大自己,而最终的目标依然是融资额度较高、更加诱人的主板市场。
最近,好彩头董事长陈忠实的手机响个不停。在去年成为首批到场外市场挂牌的企业之一的好彩头,今年9月份带着年营收增幅132%的优异成绩从天交所撤退,目的是转战香港主板市场。“这只是一个苗头,无论IPO开不开闸,泉企都将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资本平台。根据场外市场两三年培育期的时间来计算,预计2014年、2015年从场外市场撤退的泉企或将成批出现。”业内推测,虽然目前IPO尚紧闭大门,但是年内或明年开闸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不排除情有独钟的企业再度冲刺A股IPO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