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鹏:中国服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一、 过去五年中国服装业的发展情况
过去的五年,是中国服装业发展环境最为复杂的五年,也是面对问题和困难最多的五年。从全球经济的低迷到中国经济的调整,从消费增长的放缓到综合成本的提高,从产业要素的变化到竞争格局的重组,中国服装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然而,这五年又是中国服装业提升发展最快的五年,尤其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接之际,行业确立了服装强国建设的目标,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观、价值观日益清晰,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品牌优势地位进一步增强,中国服装业取得了内涵式发展的新成绩。
在外贸出口方面:据海关统计,过去五年我国服装出口数量相对稳定,但出口金额不断增加。中国服装出口从2008年的1197.9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601.55亿美元,累计增长33.70%,出口金额占全球服装出口金额的比重从2008年的33.10 %提高到2011年的37.15%;出口单价从2008年的3.32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4.49美元,累计增长35.24%,体现了出口产品附加值的不断提升,中国作为世界第一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优势地位得以巩固和加强。
在国内消费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限额以上商业企业服装零售额从2008年的3775.5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9777.80亿元,增长158.98 %,明显高于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83.15%的增速水平,这不仅表现出服装企业市场拓展的强劲能力,同时也体现了行业对广大人民群众衣着消费需求的满足和对更好生活新期待的顺应。
在行业投资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投资同比分别提高21.77%、17.76%、32.96%、42.96%、15.19%,保持了较快增长。一是技术改造投资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二是中西部地区投资占比快速提升,这体现了行业内涵式发展和区域布局的不断优化。
在企业效益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2年,规上企业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3.02%、21.31%、35.81%、33.18%、10.16%,行业各项经济运行指标明显进步,行业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服装行业的全体同仁齐心协力,保持了两个市场的持续增长,价值创新步伐不断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提速,整个产业呈现出创新发展的新态势:
(一)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集成创新体系日益完善
在产品创新方面,企业不断洞悉市场,研究消费需求变化,加强时尚原创,全力进行品牌的风格塑造,并积极从时尚美学、服用功能、生态环保、自然健康等方面开拓思路。同时,企业加强了与上游行业企业的互动与协作,以服装为龙头的产业链集成创新体系正在构建之中。
在营销创新方面,强化精准营销,开展整合营销。同时,营销渠道也日趋完善,不断优化,三、四线市场上升速度加快,旗舰店建设力度加大,终端服务水准大幅提高,特别是电子商务快速兴起,已成为重要的服装销售渠道。
(二)产业结构加速调整,产业素质明显提升
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从中国境内到新兴经济体国家,服装企业依据市场配置资源的原则,进行全球资源的配置,并实现着产业要素的国际化。
产业协同日趋紧密,通过跨界组合和多元化发展,加速了产业链各环节的融合,全面打造创意链、价值链,形成了大企业做强做优,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做特的产业生态,协同效应日益明显。
(三)科技水平大幅提高,两化融合步伐加快
全行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活跃。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运用普遍,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服装生产加工向智能化、模块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人体测量技术有了明显进步,CAD技术大面积普及,吊挂流水线大量应用,工艺技术水平迅速提升。
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两化融合步伐加快。结合信息化技术的生产方式,小批量多品种的先进生产流程不断被采用。同时,信息化技术在整个产业链中大量应用,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四)品牌形象逐步丰厚,品牌内涵愈加饱满
品牌文化逐步增强,中国特色的服装品牌群体基本形成。众多品牌在国内市场与国际品牌分庭抗礼,以自己的特色确立了品牌的优势和地位。同时,一批中国原创品牌走向了国际时装周、博览会和终端市场,在国际舞台展现了中国服装行业的创造力,中国服装品牌逐步得到世界的认可。
同时,中国服装品牌的内涵也愈加饱满。小而精的制造品牌发展稳健,活跃的终端品牌进步明显,富有特色的区域品牌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国家品牌——中国制造,也正在向“中国智造”转变。
(五)跨国整合实现新突破,国际化运营迈向新高度
在全球化的视野中,企业积极嫁接国际优质资源。一方面,通过与国际知名设计、研发、品牌、管理等机构合作,实现各类智力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许多中国服装企业加入了国际品牌合作并购的队伍,从而获得研发团队、管理团队、营销理念以及市场渠道。另外,已有多家企业在海外上市,在资本全球化配置的推动下,国际化运营能力不断提高。
坚持国际合作,加大走出去力度。面对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不少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在新兴国家建立工业区或生产工厂,更有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在发达国家直接建立销售渠道,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全行业从快速发展转向“优质增长”的结果,是不断适应新情况、克服新困难的结果,是不断创新、不断践行服装强国之梦的结果,我们积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重塑行业价值,交出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在此,我向在座的各位代表致敬,向全行业的所有同仁致敬!
二、过去五年中国服装协会的工作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服装协会秘书处以服装强国建设为目标,以促进行业发展为己任,以服务会员企业为宗旨,针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升服务的内容和水平。从科技到文化,从品牌到市场,通过一系列的工作,推动了产业发展和强国建设的步伐。
(一)做好发展战略与规划,指导产业全面转型升级
产业战略规划是协会的首要工作。依据国家和纺织行业十二五规划,协会编写了《中国服装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对“十二五”行业所应达到的整体水平提出了可行的指标,并对发展目标尽可能具体量化。同时,进一步研究编写了《中国服装行业十二五科技发展纲要》和《中国服装行业十二五品牌发展纲要》,对“科技”和“品牌”两大产业发展要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重点任务和发展路径。
同时,配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参与制订了《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强国纲要》依据中国服装产业面临的新环境、新机遇和新挑战,对2020年强国的远景、中短期发展目标及产业发展要点进行了论述,提出科技强国、品牌强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强国的方法论,成为了指导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二)积极同政府及相关部门沟通,全力保障行业利益与行业发展
2009年,协会在调研基础上,向有关部门提交了《关于加快我国服装自主品牌建设的报告》,此报告成为了后来国家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服装家纺自主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依据。2010年协会向工信部等有关部门递交了《关于纺织服装设计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对纺织服装行业中工业设计的范畴及作用进行了界定,并从制定“国家设计战略”、出台扶持措施、建立设计创新国家专项资金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五年来,协会还向发改委、商务部等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了《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政策预案》、《服装产业转移》等报告,分析了一系列产业发展的新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成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产业政策决策的重要参考。另外,协会还与工信部、工商总局、国家质监总局、全国总工会分别在两化融合、品牌建设、行业标准、和谐劳资关系等方面展开合作,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协会深入调查研究,协助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和规划,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协会先后在十余个重点产业集群举办各类座谈会、研讨会,与当地政府、行业协会(商会)以及企业深入交流,探讨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方向和方法,促进了企业相关问题的解决,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高度认同。
(三)深入做好产业研究工作,引领行业健康和谐发展
产业研究和运行分析是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一方面,协会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市场走向,追踪上市公司发展情况,加大商业市场动态数据的采集;另一方面,通过重点产业集群地运行信息反馈网络的建立和产业集群、企业的实地调研,了解和跟踪行业、企业运行情况,建立了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系统,在此基础上,协会坚持“周要闻、月简报、季分析、年报告”,并定期向行业和社会发布。
协会还组织专家针对行业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为了解棉价快速上涨对企业带来的影响,2010年11月协会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参加中国棉花会议汇报相关情况;为了总结产业集群发展的成绩与经验,2011年协会编撰《中国服装产业集群发展报告》,反映了当前服装产业集群的发展基本情况;为了更好服务产业转移,在实地调研基础上,编写了《柬埔寨、孟加拉服装产业考察报告》;为了帮助企业后危机时代出口价值的提升,形成了《从贸易增加值出口看中国服装出口》的研究报告,对中国服装出口增加值进行了全面分析;为了明晰转型期的产业发展,协会组织专家完成了《十字路口--中国服装产业步入发展的关键期》的报告,对产业发展关键时期的方法论进行了提炼;针对媒体热炒库存的问题,协会认真研究形成具有说服力的报告,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正视听,消除了不利影响。另外,协会每年编写的《中国服装行业年度发展报告》,对行业上一年度发展作出回顾总结,并对下一年度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判断。
(四)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满足行业信息化需求
一方面,协会充分利用中国服装协会网这个平台和渠道,及时搜集、归纳、发布对行业与企业有帮助的信息,并提供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配套资源信息;另一方面,《服装界》月刊每期都针对行业发展中的一些重点、热点问题和重要趋势做专题性的分析和报道,最大程度上满足了行业、企业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和信息的需求。
《中国服装产业链配套资源》则为服装企业提供了面料、辅料、设备、人才与培训、终端、信息化及其它配套服务的有效资讯。同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也使行业的信息服务变得更为便捷,一个能够涵盖全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相关资源的信息资源中心,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之中。